第三代監控技術的開端
監控技術的第一階段涉及到首台VCR系統,該系統提供類比錄影機、類比攝像機和矩陣交換器。90年代中期,數位硬碟錄影機DVR的成功開發標誌著第二階段的重大變革。利用DVR,圖像可以保存在電腦硬碟或磁帶上,實現了對影像檔的動態快速檢索和查找。攝像機可動態開啟,並且報警前和報警後的檔都易於查找。1996年到1998年間,這一領域發展迅速;在2000年之前, DVR 產業已達到10 億美元。
第三階段始於2001 年,基於網路的IP監控正是在這一年開發出來的。雖然DVR 實現了通過網路流覽影像的功能,但它不能通過網路來收集圖像。IP 監控在2002年開始快速發展,市場已從初期的萌芽狀態高迅增長,這與八年前DVR 的發展情況相似。
2003年,用戶開始購買IP 監控產品,市場達到 2500 萬美元。 市場在2004年達到 1億美元,並預計在2005年增長到1.5 到1.8 億美元之間。 IP 監控產品現在開始進軍DVR 市場。在三到四年的時間裏,IP 監控產品將有可能超過DVR,且在2008年之前達到10億美元左右。
與IBM、Cisco和HP等IT廠商一樣,索尼、JVC、松下、Honeywell 和DVTel等攝像機廠商也都將進軍IP 監控市場。各種各樣的合併和收購為更多新廠商的加入找開了大門,同時一些專門針對IP 監控而成立的各種新聯盟也正在形成。
Axis市場和公關經理Lawrence de Guzman表示,“我們希望用戶能直接升級到 IP 監控,而不需要經過數位化這一階段。”該公司1995年推出了世界上首台IP 攝像機。
他接著說道:“我們正在替換 DVR系統,但仍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提高用戶對我們產品的理解,做好市場培育工作。許多用戶認為若要升級到數位化系統,就必須先用 DVR,但我們想說的是,用戶可以直接升級到IP監控系統,而不必先用DVR。”他又進一步強調,最終用戶不應僅僅著眼於存儲介質,還應顧及到攝像機和傳輸,它們也應該數位化。
Pelco數位影像產品經理Olaf Kreutz 在分析市場前景時指出,“DVR 仍是成本最低的一種選擇。雖然IP 服務器具有多種功能,且IP攝像機非常引人注目,但在這些產品在實現低價位或獨特的性能優勢之前,還主要是應用在某些要求分散式結構的安裝專案中。”
Bosch Security Systems的Alan Everid說道,“我認為,IP 攝像機、影像伺服器或網路型DVR 這三種產品中,沒有一種能占絕對主導的地位。但從長遠來說,IP 攝像機將會更普遍。但是,廠商必須使 IP 攝像機具有真正的監控功能,將目前先進的DVR或動態偵測系統所具有的存儲和智慧化結合起來。” 因此,他還希望降低影像伺服器的應用,同時將DVR 轉換成網路錄影系統(NVR)。
技術領域
在IP 監控方面,影像伺服器是一種電子盒式裝置,面積為4平方英寸,高為1英寸,可將類比影像信號轉換成IP 格式。類比攝像機加上影像伺服器就相當於一個IP 攝像機。然後,其中一個元件通過裝有網路交換機和路由器的網路與電腦伺服器相連;電腦運行影像監控軟體。
GE所採取的處理方式稍有不同,其重點放在IP 攝像機和IP 多媒體數位編解碼器上。GE 產品行銷部經理Dave Reed 說,“這些編碼器可接收影像信號,並提供乙太網資料流程,同時,解碼器接收乙太網資料流程並發送類比信號。其他公司所稱的影像伺服器,在 GE 被稱為 IP 多媒體數位編解碼器。”
對於這類系統的成功,軟體起到了越來越關鍵的作用。DVTel 的COO Paul Smith說,該公司的網路影像管理系統軟體可處理並保存影像圖像,為流覽即時或存檔的影像檔提供授權,並管理IP 攝像機的所有設置、幀速率、解析度、光圈和焦距等。
他指出了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配有工作站的安全操作中心,以在監控器上流覽即時和保存的影像資訊。IP 監控網路的基本架構是IP 或類比攝像機、影像伺服器、伺服器軟體和用戶工作站。由於IP 攝像機和伺服器相當於DVR(並且具有更多的功能),所以DVR 不參與這類處理過程,並且在IP 監控系統中沒什麼作用。
Smith說道,“我們堅信這將為行業帶來很大的衝擊。由於IP攝像機可插接到任何網路中,所以 IP 監控產品非常方便,並可拉動需求。 例如在第五層裝一個攝像機,你只要把它連接到網路上即可。不需要鋪設與矩陣相連的電纜,也不需要與DVR相連的同軸電纜。在存在局域網的情況下,只需與局域網相連,而且局域網將越來越普及。”
巨大的市場潛力
De Guzman認為,在整個影像監控市場,包含類比產品在內,大約有10-12%的份額是數位產品,且只有4%是IP 攝像機和影像伺服器,最大的份額還是DVR。
據預計,影像監控設備的市場總值在2003 年將達到64億美元,在2008年之前將達到117億美元。De Guzman 說道:“因此,如果你佔有64億美元的10%和4%,那麼你銷售的 IP產品就將達到2.7億美元左右。”
他接著說道:“我們認為數位產品的份額在2008年之前將增加到 30-50%。在未來4年中,越來越多的類比系統將很徹底地轉換為 IP 系統。”
Smith也同意這一觀點。他認為,包括網路IP和DVR的整個監控市場在2004年已達到10億美元左右。其中,IP 監控產品的市場份額為1/8左右,即大約1億多美元。Smith 預計IP 監控的市場份額在2005年將增加到20%,2006年增加到40%,在2007年增加到60%,在2008年增加到80%。
然而,在此期間,由於攝像機等許多其他元件將被包括進來,所以他認為整個市場在2007年之前將達到20億美元左右。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企業對此感興趣的原因。
但Reed指出,GE在需要升級到IP架構的模擬和數位系統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客戶群。“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提供混合型產品,可以處理類比-IP,以及類比-數位-IP的系統方案”。利用這種新的解決方案,在現有的架構下還可以向IP 轉移。
Kreutz 也表示了對已有系統的關注,“雖然用戶想要應用一套完整的IP系統以實現系統升級,但還有許多設備需要集成進來,但由於資金緊張而無法替換舊有的設備”。因此,Pelco 採取兩種方式向分散式IP 系統過渡。“我們提供一種混合產品線,將矩陣、DVR、IP 編解碼器和網路錄影機結合起來”。另外,Pelco剛剛發佈了一款新命名的全數位系統,對於想升級到IP 系統,而無舊有系統限制的用戶來說,Endura是一種理想的解決方案。
從最終用戶方面來說,de Guzman 認為Axis 的市場大致分為政府用戶和私人用戶兩個部分。他說道:“從地理上說,歐洲佔有我們48%的銷售份額,北美佔有33%,亞洲占19%。”
市場培育
當前,索尼、JVC 和松下是實力強大的廠商,尤其在攝像機方面,與Axis、Berent 和影像伺服器領域的VCS一起都是有名的廠商。這些廠商連同 DVTel,每年能創造出2000-8000萬美元的收益。另外,其他許多小公司也能賺到200-1000 美元。
雖然IP監控產業的利潤非常豐厚,但建立軟體系統所需要的投資也是相當大的。Smith 說道,“我們將看到一系列的產品改造,如影像伺服器等。”
隨著這種改造的繼續,系統價格將下降(目前每年為10-20%左右的幅度),因此也擴大了需求,明顯地刺激了增長速度。然而,與此同時,Smith認為需要開發出新技術,以更好地將影像伺服器和攝像機集成在一起,最大限度地降低類比向數位方向的轉換。
那麼,IP 監控是否已經得到了認可?
“我們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對工程安裝人員來說仍是非常先進的,有許多安裝者仍沒有完全瞭解基於網路的解決方案。我們要使這些工程人員趕上這一進步,我們一直都在為工程人員提供網路設計培訓。”
Smith 認為目前在這條路上只完成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路程。他說道,2001年首次採用IP 監控系統,並且在隨後的兩年裏,這種應用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公司認識到了這方面的好處,並願意高薪聘請經過微軟和Cisco認證的工程師來培訓其員工,以掌握這方面的工作技能。
de Guzman 認為客戶需求決定技術的發展方向,而客戶需求取決於所涉及的垂直市場。他說道,三個主要領域是監控安防、遠端監控和廣播系統。
Reed說道,由於產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對設備、技術人員和集成人員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培訓銷售人員,讓他們瞭解IP產品。”他補充道,大多數人習慣了傳統的類比和電纜產品,現在,IT 部門也加入進來,這確實產生了很大的不同。
Reed說:“以前,DVR具有網路性能,但現在我們有真正的網路產品。這需要與IT 部門進行更多的交流。我們必須對銷售隊伍進行培訓,使他們瞭解系統不僅涉及到 IP 位址,而且還涉及到交換機和路由器等。”
Kreutz 指出,應用網路產品還意味著用戶必須要制定一套完全不同的關鍵參數。“只要瞭解一下從VHS磁帶到計算硬碟記憶體所花費的時間,你就會明白這個問題”。
他補充道:“用戶需要計算網路帶寬,並設計出一種無阻塞或限制的系統”。他接著說,向分散式IP 轉換的主要挑戰是在圖像品質和延遲方面,在接近理想的條件下,IP 系統的性能幾乎與類比一樣好。一旦網路出現擁塞或主機CPU 達到滿負荷,延遲就會增加,圖像品質就會降低,性能就會下降,甚至使系統停止工作。
來源自:藍眼科技有限公司www.blueey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