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台灣大專院校有一百三十四萬名學生,分散於一百六十五所學校,除了台大學生數量三萬三千人,其它學校就算是明星學校,學生大多不到兩萬人。
退場、整併,是必然的趨勢。今年一月十號,立法院通過大學法第七條修正案,賦予教育部權力、主導大學整併。

問題是哪些大學會被併、哪些學校能屹立不搖?這個問題攸關全台超過三分之一師生的權益。
高教司長何卓飛認為,規模低於一萬名學生的公立校院都有可能要合併。目前一百六十五所高教校院,計劃降到只剩一百所。他指出,符合經濟效益的國際頂尖大學,規模大約兩萬五千到三萬五千名學生。
「全台灣只需要十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提供一成菁英學生就學。其他學校應依產業需求提供專業方面的訓練,」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指出。

 過去十年學校自主合併成效不佳,只有二○○○年嘉義師範和嘉義技術合併成嘉義大學、○八年花蓮教育大學併入東華大學的兩件成功案例。立委江義雄強調,如今教育部掌有法源就要有所作為,期待兩年內看見更多大學成功併校。

教育部不願透露考慮整併哪些學校,但過去案例可能提供指標。

 六年前新竹師範學院升格教育大學,政府就鼓勵它找對象合併。多家師範體系 學校都曾討論要跟別校合併。

護理專校、體育院校等專科學校也有可能併入規模更大的大學,成為其中一間學院。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認為,如果公立校院成立時間較短、地理位置偏遠、規模小到只剩幾千名學生、或是同地區有相同屬性的其他學校,就有可能被併掉。

教育部無法主導私立學校合併,只能輔導退場,有穩定經濟資源的,例如馬偕醫學院、法鼓佛教學院、慈濟大學,學校規模再小、也不用擔心消失。

「趨勢大師」大前研一來台參加亞太國際教育年會時向《天下》表示,學校要各自建立獨特品牌,讓專攻某領域的學生非去某所大學不可。

程海東也認為,長時間下來學校要能傳授學生獨門絕活才會脫穎而出。

 台灣生育率逐年下滑,儘管教育部五年內招收十萬名外籍生,也無法填補持續擴張的學生缺口。有獨特品牌的學校,才能香火不絕。接下來十年,台灣的大學,將進入有史以來最激烈的殊死戰,沒有獨特品牌、規模又小的學校,將會面臨出局。

by_(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2494&idSubChannel=4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temiyake 的頭像
    cutemiyake

    Love sharing local ❤

    cutemiy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