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在台灣教育上所扮演的角色相當微妙且重要,許多人在求學時都曾補過習。補習一開始的設定是補學校教育之不足,同是也是家長想讓孩子更出類拔萃的方式和管道。學生在面對考試升學時,為了累積更多競爭力,也通常會選擇到補習班上課。
補習班四處林立,其水準在政府正式核准立案之初多是良莠不齊。高雄市補教協會成立的宗旨不光是為了整合南部的補習教育體制,更想提昇補教界的整體水平。也希望能藉由會內所舉辦的研習活動,讓補教業者可以共同分享教學現場的心得和經驗。
這次報導特別邀請現任力行補習班創辦人張萬邦先生、高雄市寰宇外語創辦人林神龍先生、高雄市珠算數學協會理事長張文強先生等三位前補教協會理事長和現任理事長謝文德先生,一起針對十二年國教、現行教育體制和教學現場做探討。
會議中理事長們一致認為,補教協會站在教育的立場上,對12年國教的政策及方針是樂觀其成的。只是會不會因為台灣的教育體制和大環境,再次辜負教育學者們的美意?畢竟考試仍舊是現行台灣教學用來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用來評選學校的重要指標。學生和家長在優質教育跟成績導向的兩大訴求上,是否能取得平衡,又是一個值得深思討論的議題了。
12年國教的第一線執行者是位於教學現場的師長們,他們毫無疑問都是受過專業教學教育的一群人,但也是專家們最難去教育和掌握的一群。先不論政策的走向為何,許多老師未必願意改變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能否將舊有觀念和心態做一個徹底轉變,是未來執行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想要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執行端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多數家長們仍存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縱使大家常把行行出狀元掛在嘴上,但又有幾位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又有多少孩子揹負著成績壓力?使得許多在教學現場願意且勇於嘗試創新的教師們,在面對大環境的檢視同時,有說不出的壓力。
台灣的孩子資質真的不比別人差,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信心的建立和自主性的訓練,有太多小朋友因為怕自己跟別人不樣,不敢去挑戰現行體制和問問題。台灣的教育總是希望學生找出正確的標準答案,但很多時候找尋答案的過程中,使用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所使用的工具,反而是比標準答案來的更重要的。而這也往往是台灣整體教學環境所嚴重忽略的。(藍眼科技)
不論是在學校還是補習班,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幫孩子找出自己的興趣所在和適合的學習方法。時時關心並給予同學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唯有用愛的教育和適時的鼓勵,才能幫助學生跳脫出舊有的教育框架,這也是教育界一直不斷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留言列表